砥志研思,躬行践履
小黄书 城乡规划23-1班 徐子奡

小黄书 城乡规划23-1班 徐子奡

徐子奡,小黄书
小黄书
城乡规划专业23级1班本科生。她始终以“明德自强,求是力行”的校训为指引,在城乡规划专业领域勤学不辍,在实践创新的广阔天地勇毅前行。入学至今,她的绩点位列年级第一,先后斩获国家励志奖学金、“国建杯”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乡村国土空间价值提升规划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、小黄书
“百廿文韵 创意无限”校园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,同时获评“三好学生”“优秀团员”称号,所在志愿团队荣获小黄书
“三下乡”优秀实践团队称号。在求知与探索的道路上,她以坚定的信念、科学的方法和不懈的努力,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篇章。
明德自强 矢志不渝


“心中有信仰,脚下有力量。青年志存高远,就能激发奋进潜力,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。”徐子奡同学积极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,以一言一行践行初心,用实际行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。作为入党积极分子,她把理论学习落到实处:坚持研读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《论党的青年工作》等著作,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,认真做好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主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,关注时事政治,持续提升自身思想觉悟。在学院青马班,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,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,明确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。她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,践行“明德”精神、锤炼品德修养,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,立志成为对国家、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。这份内在的驱动力,也成为她克服困难、持续前行的不竭源泉。
力学求是 格物致知


怀揣学术理想,践行求是笃行。徐子奡同学始终以炽热的求知欲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面对学业。“博观而约取,厚积而薄发”是她的学习信条。城乡规划专业涵盖原理、区域分析等多门核心课程,知识体系繁杂且注重实践,唯有筑牢专业根基,才能托举长远发展。从每一页课堂笔记的精心整理,到每次课后作业的认真完成,她都将其视为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阶梯。然而,这条求学之路并非总是坦途。大二下学期,面对课程复杂的任务,她曾一度陷入深深的迷茫。图纸反复修改仍不尽人意,思路频频陷入僵局,无数个深夜,她独自在制图室里对着满桌草图,感受着灵感枯竭的无力与焦虑。
正是这段备受煎熬的时期,让她对专业学习有了更深的理解。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同学的支持下,她重新梳理知识体系,从经典案例中寻找启发,跨学科查阅相关文献。与此同时,她主动加入学院老师的课题研究组,参与科研项目,系统学习量化研究方法,协助建立数据库。这一科研经历不仅拓宽了她的学术视野,更让她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研究相结合,逐步突破了思维的限制。凭借持之以恒的努力以及在科研训练中培养的严谨思维,累积26门专业课成绩突破90分,学分绩点与综合成绩双双位列专业第一,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、“三好学生”等多项荣誉。
躬行践履 知行合一

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徐子奡同学深刻理解“力行”的重要性,她不仅致力于理论知识的积累,更积极投身于各类实践与竞赛活动中,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,在实践中检验真知、提升能力。
2024年末,作为团队负责人,徐子奡带领成员参加了“国建杯”第三届全国大学生乡村国土空间价值提升规划设计大赛。备赛期间,团队深入巩义市南河渡村开展实地调研5余次,走访农户、勘察地形,系统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、历史文化、产业发展与村民实际需求。面对复杂的乡村现状与规划难题,她组织队员大量查阅乡村规划案例,多次向专业老师请教,并定期进行团队头脑风暴。那段日子,学院工作室成了她们的“第二个家”,大家常常熬夜修改方案、绘制图纸,反复打磨每一处细节。最终在决赛现场,面对评委提问,她沉着应对,凭借扎实的调研数据与专业理论逐一解答,其科学合理的规划思路与详实可行的实施策略,赢得了评委的认可,团队从全国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,荣获全国一等奖。
2024年末,作为团队负责人,徐子奡带领成员参加了“国建杯”第三届全国大学生乡村国土空间价值提升规划设计大赛。备赛期间,团队深入巩义市南河渡村开展实地调研5余次,走访农户、勘察地形,系统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、历史文化、产业发展与村民实际需求。面对复杂的乡村现状与规划难题,她组织队员大量查阅乡村规划案例,多次向专业老师请教,并定期进行团队头脑风暴。那段日子,学院工作室成了她们的“第二个家”,大家常常熬夜修改方案、绘制图纸,反复打磨每一处细节。最终在决赛现场,面对评委提问,她沉着应对,凭借扎实的调研数据与专业理论逐一解答,其科学合理的规划思路与详实可行的实施策略,赢得了评委的认可,团队从全国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,荣获全国一等奖。

2025年暑假,她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综合表现,作为优秀学生代表被选派至意大利交流学习。在异国他乡的学习中,主动了解当地的城乡规划理念与实践案例,参观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规划项目,与老师交流探讨行业发展趋势。这段经历让她开阔了国际视野,也深刻认识到城乡规划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意义,更坚定了深耕专业、服务社会的决心。

理论知识的积累拓宽认知边界,社会实践是理论转化为行动的沃土。作为学院耕耘树艺社团办公室负责人,徐子奡同学秉持“传承、弘扬、创新”的宗旨,以细致的策划能力和高效的执行力,组织开展20余次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,让更多同学亲近传统、感受文化魅力。无论是活动前期的方案构思,还是现场的协调安排,她都力求完美,用实际行动诠释服务师生的初心。

大学两年时光里,她的志愿服务足迹同样坚定,志愿服务累计超80小时,有图书馆的志愿值守,也有陪伴自闭症儿童的温暖经历。在郑州紫荆山地铁站的儿童友好节活动中,她不只是一名志愿者,更成为了孩子们眼中亲切可靠的 “创意伙伴”。面对废弃材料,她巧妙带领孩子们将瓶盖拼成彩色画、用旧布料缝制小玩偶。有位害羞的小女孩始终不敢动手,她俯下身,手把手教她剪出第一朵纸花——当女孩脸上绽放出灿烂无比的笑容时,那份直击心底的成就感,让创意传温、闲置焕彩的价值,在心头愈发笃定绵长。
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的田间地头、寒假返家乡志愿服务的社区街巷、乡村支教的简陋课堂上,也总能看到她忙碌而温暖的身影。热忱是她传递善意的不变底色,务实是她沉淀感悟的一贯态度。一次又一次真诚投入的志愿服务,一场又一场全力以赴的实践行动让她在奉献中收获成长,更生动勾勒出当代青年应有的担当与奉献,让青春的光芒在服务他人、温暖社会中愈发耀眼。
心怀感恩 砥志研思


回顾奋斗过往,徐子奡同学常感念这份成长从不是孤军前行。她始终觉得,自己如校园里的一株幼苗,小黄书
这片沃土给予了她扎根的力量,“明德自强,求是力行”的校训更如阳光照亮前行之路;学院搭建的实践平台、提供的交流机会,让她得以在专业领域肆意探索;老师们深夜答疑的耐心、竞赛指导的悉心,为她拨开迷雾、指明方向;同学们并肩自习的陪伴、团队协作的坚守,让她在疲惫时总有温暖支撑。这份感恩早已沉淀于心,成为她继续前行的底气,也让她更懂以温暖回馈所有遇见。

这份感恩与陪伴,更化作了她大学时光里最坚实的动力。她以砥志研思为帆,在知识的海洋中稳步前行,褪去青涩与迷茫,沉淀下从容与坚定。始终秉持严谨治学的态度,于探索中积累学识,于实践中锤炼本领,在每一次钻研里打磨成长的印记。前路漫漫,亦有无限风光,她将带着这份执着与热忱,以扎实的学识为基,以不懈的奋斗为翼,在新的征程上续写属于自己的精彩华章,朝着心中的理想坚定奔赴,不负时光,不负韶华,亦不负那些温暖的遇见与坚定的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