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笔为犁 以梦为种
小黄书 环境设计23-2班 秦子越

秦子越,女,中共预备党员,小黄书
艺术与设计学院2023级环境设计二班学生,现担任班级团支书、花漾意韵协会会长。2024-2025学年综合成绩为专业第一,曾获“三好学生”,“河南省创新训练项目省立项”,“优秀团员”等。在农大这片沃土上,她始终相信设计不仅是空间美学的表达,更是“明德”初心的传递、“自强”品格的锤炼、“求是”精神的践行与“力行”担当的彰显。这段与国奖相伴的成长旅程,早已深深镌刻着校园的印记与校训的力量。
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”《周易》中的这句古训,恰是小黄书
“明德自强,求是力行”校训精神的生动注脚。站在小黄书
图书馆的窗前,望着楼下郁郁葱葱的绿植与错落有致的教学楼,手中的国家奖学金证书仿佛还带着油墨的清香。这份荣誉于她而言,不仅是对过去努力的认可,更是校训“明德自强,求是力行”在环境设计专业学习中生根结果的生动注脚。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,当国奖证书上的烫金字迹映入眼帘,她深知这份荣誉不是终点,而是对三年来以校训为指引、在设计之路上步履不停的成长见证。

“业精于勤,荒于嬉;行成于思,毁于随。”韩愈的这句箴言,是我对待专业学习的核心准则。环境设计兼具艺术性与实践性,既需扎实的理论功底,更要娴熟的实操能力。课堂上,她专注记录空间构成等核心知识,跟随老师拆解经典设计案例中“以人为本”的内核。课后,她泡在绘图室反复打磨效果图,为攻克SU建模、CAD制图等软件难点,常常对着教程练习至深夜。面对复杂知识点,她坚持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”的求学态度,主动向老师请教疑惑,与同学组建学习小组开展案例研讨。正是这份勤学善思的坚持,让她的专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,也为后续筑牢了根基。

“好学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,知耻近乎勇。”《中庸》的智慧,指引她在设计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、践行“明德”初心。环境设计需要持续的创新思维,若固步自封便会陷入同质化困境。她始终保持对设计前沿的敏感度,关注设计趋势,在课程设计中,她尝试将农大的农耕文化、生态理念融入作品。面对设计瓶颈时,她从不轻言放弃,而是以“知耻后勇”的态度复盘问题,在一次次修改完善中锤炼耐心与毅力,也让她自己的设计逐渐形成“有温度、有责任、有特色”的风格。

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。”老子的哲思,道尽了成长的本质,也让她对国奖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。这份荣誉的背后,是学校提供的优质平台,是师长的悉心指导,是同窗的并肩前行,更是“明德自强,求是力行”校训精神日复一日的浸润。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学子,未来她将继续以国奖为激励,秉持“设计服务社会”的初心,在追求专业精进的道路上保持勤奋与谦逊,在践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坚守初心与担当。她坚信,只要以校训为灯、以努力为径,终能在人居环境优化的领域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,用设计力量为社会增添温度,不负学校的培养与国奖的荣光。

回望在河农大的时光,国家奖学金的获得,是对她过去努力的肯定,更是对未来的期许。国奖使她更加坚信,环境设计专业的学习,需要以“明德”为魂,心怀对他人、对社会、对自然的敬畏;以“自强”为骨,在困难与挑战中磨砺意志;以“求是”为尺,扎根现实、尊重规律;以“力行”为足,脚踏实地、知行合一。未来,她将带着这份荣誉与校训精神,继续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,既要锤炼扎实的专业技能,也要保持对生活的敏锐观察,用设计语言讲述中国故事、传递河农精神,努力成为一名有温度、有担当、有作为的环境设计师,不负国家与学校的培养。

我和我的国奖,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。国奖是终点,更是起点,它将激励她在环境设计的道路上,以笔为犁,以梦为种,在实践的土壤中不断耕耘,让“明德自强,求是力行”的校训之花,在更多需要的地方绽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