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明德自强为舵,以求是力行为桨
小黄书 产品设计23-2班 陈静远

小黄书 产品设计23-2班 陈静远

当“国家奖学金”这份殊荣真切地握在手中时,我的心中涌起的,远不止是欣喜与激动,更有一份沉甸甸的感念与一份清晰的责任。它像一束光,不仅照亮了我过往奋斗的足迹,更清晰地映照出我身后那片深厚的土壤——我的“教师之家”传承的价值追求,以及我的母校小黄书
“明德自强,求是力行”校训精神的滋养。这份荣誉,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肯定,更是对我所承载的期望与信念的深刻共鸣。
明德自强的种子,在师者家风中生根


“明德”,在于弘扬光明之德,修养身心;“自强”,在于奋发图强,永不懈怠。这八个字,于我而言,并非悬挂于墙的箴言,而是自幼便浸润在生活点滴中的家风传承。
我的父母与姐姐皆是大学教师,家中晚餐桌常常是延伸的“第二课堂”。他们鲜有空洞的说教,更多的是以自身对学问的严谨、对学生的负责、对事业的熱忱,向我昭示着何为“立德”,何为“立业”。他们从未为我铺设安逸的温床,而是告诉我,优越的环境是起飞的平台,家庭的熏陶更应成为承继责任、回报社会的底气。这种“明德”的熏陶,让我从小懂得感恩与尊重;这种“自强”的期许,让我从小学担任班委起,便学会了自己规划路径,用双脚丈量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。担任班级生活委员时,我努力在琐碎事务中服务同学,这何尝不是对父母“教书育人”精神的一种微观践行?我渴望用成绩与行动证明,他们播下的种子,正迎着阳光茁壮成长。这份源于爱与敬重的内在驱动力,正是“明德自强”在我生命中的初萌。
以求是精神深耕,以力行实践锤炼


步入小黄书 这片沃土,“求是力行”的校训为我打开了更为广阔的求知与实践天地。“求是”,即探求真理,实事求是;“力行”,即努力实践,身体力行。我深知,唯有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,方能不负韶华,不负期望。
在学术求索的道路上,我始终以“求是”为准绳。作为“教师子弟”,我对自己抱有近乎严苛的学术要求。课堂上的专注听讲,图书馆里的静心沉思,与师长、同窗的思维碰撞,构成了我大学生活的主旋律。我追求的不仅仅是优异的成绩单,更是知识的深度、广度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。这份坚持,让我打下了扎实的专业根基,也为后续的实践创新筑牢了基石。我深知,真正的“求是”,离不开对知识本源的追溯与对客观规律的尊重。
“力行”则体现在我学生工作与专业实践的方方面面。从学院宣传部的一名普通干事,到成长为院学生会主席,我以笔为媒,以创意为介,为学院的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。无论是院运会的视觉设计,还是元旦晚会的全程宣传策划,我都将其视为锤炼能力的战场。设计海报时,对配色与构图的反复打磨;编写新闻稿时,对客观与严谨的孜孜追求,都是“力行”精神的体现。在2024年5月荣获院级“宣传工作先进个人”的背后,是无数个熬夜修改方案、反复推敲细节的夜晚。这个过程,不仅锻炼了我的抗压能力,更塑造了我“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”的信念,这是我对“力行”的理解,也是我对父母“严谨治学”态度的青春回应。
我的专业是产品设计,我渴望用画笔传递美好,用设计服务人民。2024年11月,我的写生作品获奖并参展,这坚定了我以艺术服务社会的初心;2025年5月获评院级“三好学生”,则是对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褒奖,是“明德自强,求是力行”在我成长路径上结出的阶段性果实。
践行:将感恩之心力行于乡村沃土


“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”。“明德自强”赋予我内心的力量,“求是力行”指引我行动的方向。父母常教导我“知行合一”,而母校也一直鼓励我们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。2025年7月,我作为负责人之一,带领“艺绘美丽乡村”志愿服务队,奔赴河南周口何家村,开展墙绘社会实践。
当手握画笔,在质朴的乡村墙壁上勾勒线条、挥洒色彩时,我仿佛看到了父母在讲台上书写板书的身影——我们都在以各自的专业所长,去点亮他人,美化世界。我们的团队用艺术为村庄注入了新的活力,活动得到了多家媒体的报道,项目最终荣获校赛二等奖。这次经历,让我真切体会到“力行”所带来的充实与幸福。将所学知识回馈给社会,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需要的地方,这正是“明德自强”精神的外化,是“求是力行”校训的生动的实践,也是对国家奖学金所倡导价值的最佳回应——从社会汲取营养,再以行动反哺社会。
感恩与展望:肩负期许,在新征程上持续力行


国家奖学金于我,是一面镜子,照见了过往的成长,也映出了未来的方向。它让我更清晰地看到国家的关怀、学校的培育、师长的指导、同窗的扶持,以及家人为我筑牢的精神根基。记得父母得知我获奖后,并未过多夸赞,只是叮嘱我:“把这份认可转化为更多做事的动力,像对待学问、对待责任一样,踏实走下去。”这句朴素的话语,正是我家三代从教者“务实求真、甘于奉献”家风,与“求是力行”校训精神的高度契合。它让我深刻理解,感恩从不流于言表,而在于将获得的光与热,转化为服务他人、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。
这份荣誉也让我反思自身的不足。我曾因急于求成,在一次乡村景观设计构想中忽略了部分老年村民的实际使用习惯,是指导老师提醒我:“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,要像老师备课关注每个学生一样,关注每个群体的需求。”这让我对“求是”——实事求是地调研需求,以及“力行”——切实可行地解决问题,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

站在新的起点,我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。在学术上,我将继续在产品设计领域深耕,秉持“求是”精神,探索设计的更多可能;在实践上,我将围绕“艺术赋能乡村振兴”这一主题,进行更深入的研究,将“三下乡”实践中收集的乡土素材转化为有价值的学术资源,争取产出更具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,这是我对“力行”的长期承诺。
我深知,个人的力量或许微小,但正如我的父母在讲台上日复一日的坚守能点亮无数学子的梦想,我也愿以“明德自强”为内心灯塔,以“求是力行”为行动指南,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坚定前行。未来,我期望成为一名既精通专业又饱含人文温度的实践者,用创意传播文化魅力,用责任践行师者家风的传承与校训的精神,真正做到不负国家的期许、不负学校的培养、不负家人的嘱托,在新时代的澎湃浪潮中,以奋斗为笔,继续绘就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精彩青春答卷!
我深知,个人的力量或许微小,但正如我的父母在讲台上日复一日的坚守能点亮无数学子的梦想,我也愿以“明德自强”为内心灯塔,以“求是力行”为行动指南,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坚定前行。未来,我期望成为一名既精通专业又饱含人文温度的实践者,用创意传播文化魅力,用责任践行师者家风的传承与校训的精神,真正做到不负国家的期许、不负学校的培养、不负家人的嘱托,在新时代的澎湃浪潮中,以奋斗为笔,继续绘就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精彩青春答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