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校训为灯、设计为笔,赴国奖之约
小黄书 产设23-2 班党雅鑫

小黄书 产设23-2 班党雅鑫

“明德自强,求是力行”,这八个镌刻在校园石碑上的校训,是我在农大四年求学路上的精神坐标。作为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,我始终相信,好的设计既要扎根生活本质,又要承载人文温度;而国奖这份荣誉,正是对我以设计践行校训、以热爱浇灌成长的最好见证。从初入校园时对产品设计的懵懂好奇,到如今能独立完成兼具实用性与创新性的设计项目,这段旅程里,有深夜画室的灯火通明,有赛场博弈的全力以赴,更有志愿服务中收获的温暖力量。

初入大学,产品设计专业的系统性学习让我既兴奋又忐忑。不同于高中阶段的美术基础训练,产品设计更强调“从需求中来,到应用中去”的逻辑闭环。记得大一学习《产品形态设计》时,我因过度追求视觉效果而忽略了用户使用场景,设计的作品被老师指出“缺乏人文关怀”。那次批评让我深刻意识到,设计不是孤芳自赏的艺术,而是解决问题的工具。此后,我把“求是”作为学习的核心准则,
专业学习中,我始终以“自强”为动力,不断突破自我边界在专业学习上,我善于思考,勤于动手,在《产品设计初步》《专题设计》《人机工程学》等核心课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。我坚信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积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。为了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,积极参与了多次设计大赛,不断培养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,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,努力地全面提升自己。
学业上的深耕让我收获了丰硕成果:专业综合成绩排名第三,连续三年获得学校奖助学金;熟练掌握Rhino、Keyshot、PS、AI等设计软件;获得“优秀写生作品”“创意河南艺术设计大赛奖”“院级优秀团员”“院级三好学生”等荣誉。这些成绩的取得,离不开校训精神的指引,更让我明白,产品设计的价值,在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的“力行”过程。
在追求专业进步的同时,我始终牢记“明德”初心,积极参与志愿服务,让设计走出课堂,回馈社会。每年寒暑假,我我都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,赴周边志愿服务。在支教过程中,其中感触最深的是“南乐之旅”和农西社区关爱老人活动。在西红柿小镇,我们不再是单纯的学生,而是努力成为懂农业、助产业的“新农人”。我们与农户们一同深入大棚,在交流中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,并尝试用设计优化空间布局,用创意提升产品价值。在求实小学的教室里,我们则尝试用画笔和故事与孩子们对话。引导他们描绘心中的英雄与梦想,让红色的种子在纯真的心灵中悄然生根。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和充满想象力的画作,是对我们最好的回馈。这段旅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,真正的乡村振兴,既需要产业发展的“硬”支撑,也离不开文化滋养的“软”实力。我们很荣幸能运用所学,为这片土地的发展贡献一份青春的智慧与热情,也在与这片土地深情互动的过程中,收获了成长,明确了肩上的责任。

在农西社区关爱老人活动中,让我收获满满温暖与感悟。陪老人们唠家常、帮他们按摩时,他们眼中的笑意与真诚的念叨,让我懂得陪伴是最珍贵的礼物。老人们分享的人生阅历,也让我深受启发。这场活动不仅让我为老人们带去了温暖,更让我学会了感恩与担当,明白了关爱老人是社会责任,也践行了“明德自强,求是力行”的校训,今后会继续传递这份温情。


大一上学期,我便积极申请了党建学生助理岗位,作为学院主要学生干部,我始终牢记校训,秉持“服务同学、锻炼自我”的宗旨。 积极配合组织员老师和各支部书记开展本院发展党员相关工作,有效提升了师生凝聚力。

农大的一草一木见证了我的成长,“明德自强,求是力行”的校训精神早已融入我的血脉。作为产品设计专业的国奖获得者,我深知榜样的力量。未来,我将继续深耕产品设计领域,在追求创新的同时,始终不忘设计的人文温度,用专业能力服务社会、传递价值。我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,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,用实际行动诠释农大学子的担当与使命,让榜样的力量传递下去,让校训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!